从以前简单的子系统罗列,发展到了采用融合与集成技术,人们要求系统结构尽可能优化与简化,而且采用数字化、网络化的产品和系统越来越多,人们体会到了减少线缆与共享资源的好处,以及人们对电话、电视、宽带的结构化和标准化模式非常习惯与认同,于是,要求系统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因此,这种创新型的系统架构是可行的,也是大势所趋。
系统可靠性设计建议
有了先进的家庭智能化功能和创新的系统架构,是不是就能高枕无忧了呢?根据笔者多年的产品设计与工程实施经验,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家庭智能化是二次成型的系统产品,其系统的工程特性在用户满意度提升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智能家居系统设计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种集成的可变因素。在可靠性与工艺性设计上,减少今后集成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这也是系统设备生产厂家遇到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首先,小区控制网络是集成系统的基础和关键,一定要选择被广泛接受并被证明有效可靠的通讯协议。以前对控制网络的争论比较多,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务实地认识到,无论何种控制网络形式,只要能够可靠传输信号,并且具有标准化接口,都能成为智能小区集成系统的基础与载体。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控制网络是当前应用于智能小区集成系统的主要网络形式。其中基于LonTalk协议的LonWorks控制网络是一种通用的、开放式的互动测控网络,可与多家厂商的现有产品及不同网络通讯协议设备组网。在小区内建立LonWorks现场总线,可以将现有智能设备组网。同时,面向未来,可以接驳各种接受LonTalk协议的智能设备,并能与IP局域网融合。中国标准化管理局(SAC)已将LonWorks技术转化为下列控制网络技术标准(国家标准):GB/Z20177-2006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GB/T20299.4-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
对于大型小区,系统户数可达数万户,总线距离可达数公里,此时应构建适应于各种规模的多节点、长距离复杂结构的系统体系,并采用模拟分区技术使数千户的大型小区如同几十户一样稳定可靠。系统还应通过建立完善
的模块化系统结构,使用户不管是实现单一系统功能还是强大的多系统集成功能,都能在控制网平台上通过功能模块的增减来方便地实现。只要业主需要,可以一步到位或分步实施。
其次,要非常重视未来所面临的不同工程与应用环境下的系统表现。大量的系统完善工作,应该在工厂里完成而不是在施工现场,这样的系统才是一套真正成熟的系统。这包括解决在低温环境下的温度补偿问题、在潮湿环境下的防蚀散热问题、在多雨环境下的密封防水问题,以及在多雷环节下的防雷接地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工厂模拟环境或通过现场问题的剖析来逐一认真解决,一个产品的成熟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细节问题处理得如何。
此外,系统在工程安装调试中的方便设计也非常重要。家庭智能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安装、调试与维护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个问题,系统在设计时,就应考虑安装与维护的方便性,比如系统可以通过Internet远程调试与维护。通过网络,不仅使住户能够实现家庭智能化系统的控制功能,还允许工程人员在远程检查系统的工作状况,对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这样,系统设置与版本更新可以在异地进行,从而大大方便了系统的应用与维护,提高了响应速度,降低了维护成本。
系统安装的方便性与冗错性设计,以及系统使用的简单化与人性化设计,也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口碑。业内人士都知道,电话线接错或短路是不会导致系统损坏的,而家庭智能化系统也应做到这一点,避免因为系统的“脆弱”导致对家庭智能化系统的非议增加。值得指出的是,工程中的许多问题并不是施工员的问题而应该是厂家的责任。
结 语
家庭智能化系统发展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十年,从简单的对讲系统,到如今的智能化小区,我国的智能小区应用与产业都走到了新的阶段,虽然目前大量小区的实际应用还很简单,全面的家居智能化系统公司还在为未来而艰苦努力,但业内者应该保持信心,只要经过功能创新、结构优化以及合理化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家庭智能化系统定将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家庭智能化产业也定将能不断发扬光大。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