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人上中安网!

关注我们  

安防网 >> 智慧社区 >> 市场分析

中国智能楼宇产业发展报告(三)
——激增的市场、多样的格局

2013-08-12 12:48:08 来源:CPS中安网 作者:罗超 责任编辑: xiatingyue 收藏本文
众多利好消息表明,中国智能楼宇市场容量在极速扩增,与此同时,带来一系列市场格局与市场特征的变化,可喜的是,中国力量在这个市场领域地们日益凸显,欲与外资品牌一争高下。
安全,舒适和便捷的环境

 

  智慧楼宇首先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以及具有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智慧楼宇提供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新风以及多媒体音像系统,装饰照明,公共环境背景音乐等,可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智慧楼宇通过建筑内外四通八达的电话,电视,计算机局域网,因特网等现代通信手段和各种基于网络的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智慧楼宇一体化集成管理能力是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区别智慧楼宇与传统建筑的分水岭。同样一体化集成管理的能力大小,也反映了智慧楼宇的“智商”程度。

 

  绿色节能

 

  以现代化楼宇为例,其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大厦总能耗的70%。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智慧楼宇应通过其“智能”,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按事先在日历上确定的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对室内环境实施不同标准的自动控制,下班后自动降低室内照度与温湿度控制标准,已成为智慧楼宇的基本功能。利用空调与控制等行业的最新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是智慧楼宇的主要特点之一,其经济性也是该类建筑得以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巨大的房屋基建投资也促进了智能楼宇技术的发展,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建筑智能化技术也日趋成熟,不少研发成果接近国际水平的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建筑智能化领域。从长远来看,我国智能楼宇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未来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大浪淘沙后,低端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规模较小不具备核心能力的厂商将会被淘汰。高端市场的增长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但对进入者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都将提出很高的要求。未来本土一些具备较强资本实力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将能充分分享行业的成长,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中国力量在我国智能楼宇产业的崛起是其另一大市场特征。

 

  由于市场份额激增,行业竞争加剧,国际知名品牌强势进军中国智能楼宇产业,并成为最活跃的部分。比如,霍尼韦尔利用其强大的品牌优势,整合器楼宇自控、安防领域的优势资源成为中国智能建筑行业重要厂商和服务商。施耐德电气在建筑方面,融合了消防、安防、自控等综合楼宇控制信息,在国内智能建筑领域有很强品牌效用。美国江森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楼宇自控产品销售与服务经验,以智能楼宇集成作为重要的服务起点。思科在中国成立专门的只能建筑市场拓展部门,通过与其他智能建筑子系统厂商联合,共同进军智能建筑市场。同时还有GE、松下、日立等国际巨头也频频亮相各种智能建筑展会、研讨会,这些公司正是看到了中国智能楼宇的诱人商机,为进军积蓄力量。而从海尔集团宣布进军国内智能建筑行业开始,中国的民族企业不甘人后也纷纷进入这个竞争市场,清华同方、汇通融业、四通都成等这些公司都在智能楼宇领域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此外,还有一些国内的智能楼宇控制的设备提供商,现在考虑在楼宇控制的系统集成上有所作为,他们通过自己和同行业之间的互相合作,来完成整个系统的方案设计,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虽然我国智能楼宇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但建尚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市场准入。我国的智能楼宇设计单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经营管理不够灵活,且与国外相比在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方面也存在不少差距,因此国内智能楼宇的设计市场大部分被国外的设计单位和集成商所占领,加上所选用的智能化产品有70%以上是国外产品,使得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长期受到国外的制约,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国外的智能化产品五花八门,各种标准也不统一,一些生产厂商并不愿意把通讯格式和通讯协议公开,即使公开,其开放的程度、内容也往往受到诸多限制。此外,部分设备不能达到或满足国内有关消防和保安等方面的要求。更严重的是,目前并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阻止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建设导向。有不少投资商、设计单位和系统集成商对楼宇智能化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不知智能楼宇的真正含义,搞不实宣传,有的投资商在已建、在建的智能楼宇中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智能化要求,在具体建设中还带有一些盲目性,特别是在设备选择或系统集成方面往往屈从潮流或随意拔高,导致设备和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造成投资上的极大浪费。由于存在这种盲目性,使得当前智能楼宇在舆论导向上存在过热现象。

 

  资质管理。目前全国还没有完善的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资质管理的具体规定。一些系统集成商在没有接受有效资质的情况下,打着“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等旗号,到处承揽工程,致使在全国范围内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存在质量管理上的失控。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智能楼宇产业“重建轻管”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物业管理是薄利甚至微利企业,多数业主还不易接受智能化建筑的物业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体现这一观念,以至物业公司的运行成本合理支出受到影响,不得不减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和降低管理人员的知识层次来弥补开支上的不足,最终使只能化系统不能运行。

 

  



  【中安网原创稿件声明】转载中安网文章时应遵循以下三个规则:1、保持原创文章中图表、图片、音视频的完整性;2、完整标注文章作者[文章前后有说明];3、转载中安网原创中部分内容也要完整标注来源"中安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中安网官方微信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

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

订阅邮件
安防速递

每天三个要闻,知晓行业关键

E 周 刊

一周事,一朝知

Email: